学校主页  |   English
 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党建工作  人才培养  学科科研  招生就业  合作交流  校友之窗  诗学研究中心 

党团工作

 学团动态 
 社会实践 
 学子风采 
社会实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会实践 > 正文

探索“互联网+”助力乡村非遗 展现齐鲁大地多彩华章(二)

发布时间:2023-08-01  点击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口传心授,世代传承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其鲜活地扎根生存于民族民间,不断变化发展,同当代日常生活相融合。为探讨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如何用好数字技术,讲好非遗故事,提高区域文化品牌影响力,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以“互联网+乡村非遗”为切入点,继续深入肥城、沂蒙等地,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情况。

桃木结作千年实,来示人间造美工

2023年7月16日至17日,肥城调研团队到肥城市孙伯镇五埠村,就互联网桃木产销新模式赋能乡村产业展开了调研。团队首先走访了肥城市孙伯镇五埠岭伙大门景区的非遗工坊,与桃木专柜负责人展开面对面交流。队员们了解到,五埠村依托非遗工坊,大力推进桃木旅游商品产业化,集群化发展。形成了以“公司+农户”“公司+基地”为模式,“小规模、大群体”为特征的特色旅游商品集群产业,发展电商500余家。对当地居民进行培训,采取以师带徒、办培训班、举办技术讲座等方式,让当地农民习得手艺,共培养雕刻人才4000余名。

团队又受邀参加当地“非物质文化进乡村宣讲”,对于“桃木”所承载的“福寿绵延,驱邪避恶”文化意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深入认识了互联网桃木产销新模式赋能乡村产业的过程。深刻感受到了桃木雕刻这一非物质性文化遗产强大的生命力与经济转化力,体会到互联网对文化推广、经济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的巨大作用。相信随着电商等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肥城市桃木产业将进一步推动当地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以铁制画,以火寄情

2023年7月9日,汶阳调研团队前往泰安市肥城市汶阳镇,开始对汶阳烙画非遗文化的调研。汶阳镇人大副主席王吉春为团队讲解了汶阳镇的传统文化。团队了解到。汶阳烙画是肥城市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又于2016年成为泰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烙画艺人用特制的铁笔在木板、纸、布等材料上烙制出千变万化的图案。在深入调研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发现泰安汶阳烙画艺术的传承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当地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国家很重视非遗文化的发展,出台了很多扶持性政策和文件,包括和学校合作等,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学习烙画技艺。

非遗闪耀,红动沂蒙

2023年7月15日到7月21日,沂蒙调研团队在临沂市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开展实地调研。通过了解,红嫂家乡旅游区作为沂蒙精神重要发源地,红色遗址众多,红色文化深厚。团队成员走访了爱国主义教育区、影视拍摄场景区和古村民俗体验区,听取了红嫂故事讲解,沉浸式观看了红嫂故事情景短剧《妇救会》《跟着共产党走》《识字班》的演出,深刻感知到各种红色文艺作品同本地乡风乡情、民俗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发现,红嫂家乡旅游区是充分发挥旅游业综合性带动作用的抓手,成为乡村振兴助推器。

在古村民俗体验区中,团队成员切身体会到了将非遗引进景区,探索文化活态传承新模式,推进“山东手造”工程,促进乡村振兴的文化魅力。红嫂家乡旅游区在这一区域入驻了塑面人、烙煎饼、豆腐制作等非遗和民俗工艺项目,丰富了景区业态,将“非遗”与“红色文化”的各种体验相互融合,创造了全新的价值。而为了以“互联网+”赋能文旅,景区还建立了微信公众号,向游客展示村庄的历史文化、非遗资源、旅游项目等。

截至2023年7月下旬,各地的实地调研活动令团队成员们受益匪浅。在整理非遗传承创新活动的第一线经验基础上,各团队成员加深了本专业知识理论的认知,深化了对当下现实情况的认知。在未来实践中,各团队将精心整理相关资料,总结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在乡村振兴方面的可复制模式,助力地方数字经济与文化发展。

下一条:探索“互联网+”助力乡村非遗 展现齐鲁大地多彩华章(一)

友情链接:

教育厅         文旅厅

山东财经大学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微信公众号

学院联系方式:

地址:济南市舜耕路40号

邮编:250014

电话:0531-82911128,0531-82617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