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English
 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党建工作  人才培养  学科科研  招生就业  合作交流  校友之窗  诗学研究中心 

党团工作

 学团动态 
 社会实践 
 学子风采 
学团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团动态 > 正文

2025届优秀毕业生专访(五)

发布时间:2025-07-13  点击率:

个人经历

王雯珺,女,中共党员。21级汉语言文学一班班长,曾获得山东省政府奖学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学生、山东省“三下乡”优秀学生、山财大社会实践之星(十佳)、校级一等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优秀团干部、校级优秀学生等称号;拥有两项发明专利,是山东省卫健委课题第二作者、发表过一篇国家级论文(第一作者)、三篇省级论文(均为第一作者)。目前,她已收到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墨尔本大学等十所国外院校的录取通知书,并获得5000英镑和3000英镑奖学金,现已决定前往伦敦大学学院深造。

经验分享

一、绩点和语言成绩是硬道理

高绩点是学术能力最直接的证明。一个亮眼的高分成绩,是向招生官展示你扎实的专业基础、出色的学习能力和持之以恒的学术态度的最有力证据。达标的语言成绩是学习的基本保障。它就像一张“通行证”,能确保你顺利融入环境,并真正参与其中。

二、让“软背景”成为你的独特标签

论文、实习与课题经历代表你的实力。我发表了四篇论文,积累了三段实习经历和一段国际支教经历。在后期撰写留学文书时,我深度串联这些论文,讲述论文是如何在某门课程的启发下萌芽,进而引发了我对某种问题的兴趣;后续论文又是如何深化或修正了之前的观点,以此展示我的批判性思维演进和独立研究能力。同时,我也注重在实践中积累学术经验,在出版社实习时,我学习如何在工作中运用文本分析、跨文化沟通等核心能力;在国际支教中,我尝试如何运用文学、语言去理解、沟通,甚至弥合差异。

三、跨学科视野是制胜法宝

文学是特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会对个人研究有很大帮助。除了学习文学,我们还可以了解历史、电影、艺术、哲学等相关知识,通过跨学科视角去理解、包容和感知世界。知识与学科本来就没有界限,学会运用跨学科能力和综合思维,会对日后的研究更有帮助。

寄语

我行你也行,加油!

微信图片_20250620142322微信图片_20250620142331



编辑: 张金萍 高雨婷 赵珞希 李鑫阳

视频剪辑:郭豪晴 朱莹莹 涂春晓 高虹佳 王虹

上一条:2025届优秀毕业生专访(六)
下一条:2025届优秀毕业生专访(四)

友情链接:

教育厅         文旅厅

山东财经大学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微信公众号

学院联系方式:

地址:济南市舜耕路40号

邮编:250014

电话:0531-82911128,0531-82617648